《履歷》 燎原 著(點擊查看詩集選讀)
北岳文藝出版社2024年7月出版
燎原:一個人的詩歌評審團
王夫剛
1
2001年,詩歌評論家燎原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海子評傳》問世。詩人西川在這本書的序言中說,燎原“對海子有一種血親般的理解,或者說他以自己的精神呼應了海子的精神……在這部評傳中,燎原將海子置諸一部有待重新發現、有待重新認識的詩歌知識譜系,使我們得以在廣闊的歷史背景中重新品讀海子獨異的寫作?!钡拇_,這部書出版之后,國內詩歌界反響熱烈,首印一萬冊銷售一空,《海子評傳·修訂本》又于稍后的2006年被再次推出,一年之后該書在市場上再次斷檔。
2008年,燎原的另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昌耀評傳》由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詩人韓作榮在序言中寫到:“誠然,喜愛昌耀詩的人頗多,有識見的對詩有透析能力的人也為數不少,但真正理解昌耀、熟悉其人及其生境、并與昌耀有共同地域生存體驗、被昌耀信賴,又同時具備前者的人只有一個,那就是燎原,鑒于此,《昌耀評傳》也只有他才能寫好?!表n作榮接著指出:“對于中國新詩而言,他(昌耀)是一座卓然獨立的高峰,他的詩也以其自在的方式進入了新詩經典。因而,對于他的研究,這部《昌耀評傳》頗為難得,它將與昌耀的作品一起留諸后世?!?/p>
中國當代最富創造力的兩位詩人的評傳,竟然出自一位遠離文化中心、居住在山東威海的評論家之手,這似乎有點奇怪。事實上,由燎原而至詩歌評論的“燎原現象”,是一個并不短暫的涅槃過程。業內人士大都會有這樣的記憶:早在1992年,燎原就寫出了第一部論述中國西部詩歌的專著《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而在此前和此后,他的《孿生的麥地之子——駱一禾、海子及其麥地詩歌的啟示》以及連續兩個年度刊發在《星星》上的長篇系列詩歌文論《當代詩潮流變十二書》和《中國新詩百年之旅》等,都在詩壇留下了鑿刻般的印記。如果不是天生的獨來獨往的“不結盟”性格,燎原的聲名會更加響亮(雖然現在也不弱),而這兩本大部頭的評傳出自他之手,其實只是蓄勢已久的必然噴發。
2
燎原似乎喜歡天馬行空,但有三個省份卻成了他生命中不能規避的驛站。1956年,他出生于青海某騎兵團,然后是祖籍陜西關中鄉下的少年時代。從1972起,他又回到青海,度過了整整20年的青春時光——在一個漢藏混居的地區下鄉插隊,回城后在一家大型工廠干車工,入讀77級大學中文系,隨后開始記者編輯生涯。1992年,燎原調入山東威海,繼續媒體職業,2008年轉入威海職業學院,成為名副其實的“燎原教授”。
以上,是燎原檔案的簡編版。作為一個早年的詩人,此后特立獨行的詩歌評論家,燎原當年雖然詩歌和評論寫作雙管齊下,并且以詩歌為主業,但他的稟賦似乎更適合于詩歌評論。1979年,青海師范學院中文系學生燎原到《青海湖》編輯部找人,偶然遇到剛剛流放歸來的昌耀。在《昌耀評傳》中燎原頗為自負地寫道:“就是在這個1979年,昌耀讓我意識到了一位身在青海的國家級詩人的存在?!辈痪盟磳懴隆秶谰松纳畛林幐琛芬晃?,雛鳳清音而又雷霆乍起地聲援因無人能識而寂寞郁悶的昌耀。這篇評論,也使昌耀的詩作第一次獲得了正面關注。此時,復出的昌耀方才發表了為數有限的十數首詩作,年輕的燎原卻憑借自己敏銳的藝術判斷力預言了昌耀的重要性,也由此展示出自己作為一個優秀詩評家的潛在品質。多年以后,這篇遙遠的評論以一種歷史見證者的性質,替燎原強化著一個詩評家因為出手不凡而與卓越相關的象征意味。
盡管燎原當年曾因獲得上?!睹妊俊冯s志的年度詩歌獎,而由該雜志社統籌為他出版過一本名為《高大陸》的詩集(百花文藝出版社,1996年),但自從他的《孿生的麥地之子——駱一禾、海子及其麥地詩歌的啟示》發表,并在詩歌界產生了重大影響之后,他的詩人身份便在他詩評家身份的遮蔽下日漸式微。而燎原本人似乎對此并不介意。2007年他在參加首屆青海湖國際詩歌節接受當地媒體的采訪時曾專門談過這個話題:“你說到了我的詩歌,讓我想到了我是一位‘前詩人’,但我從1992年起已經終止了詩歌寫作,這是因為,我沒有能力寫出我想象中的詩歌。詩界曾流傳過一種說法:只有詩歌寫不下去的人才當評論家。這個定律不一定適合其他評論家,但卻適合我?!币虼?,他的藝術簡歷通常有如下字樣:當代詩歌評論家,主要從事現當代詩歌、當代文學思潮、當代重要詩人個體等方面的研究與詩人評傳寫作。我編《山東30年詩選》時,也因對燎原藝術身份非此即彼的武斷判定而忽略了《高大陸》的存在——我想當然地認為,從青海高原移居威海的燎原是詩評家燎原而非詩人燎原。就選家而言,這可能是一個失誤。
3
在中國當代詩歌史上,海子是一個傳奇壯懷激烈,昌耀則是另一個傳奇光耀著中國新詩長達半個世紀的天空。為兩個當代傳奇詩人寫評傳,燎原是唯一的一個人。估計這份碩果僅有的榮譽在很長一段時光中將會使燎原成為一些詩評家們渴望超越的坐標。比這更重要的是,燎原在這兩部評傳中所展示出的對詩人及其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剖析——宏觀把握的大局觀和微觀探悉的精確性。這兩部評傳讓我再次意識到,只有捍衛詩歌尊嚴的詩評家才是有價值的詩評家。以后,燎原的藝術簡歷可能還會發生很多變化,但“《海子評傳》和《昌耀評傳》的作者”將一直是他的標識并享有永不刪除的待遇。
不可否認,《海子評傳》和《昌耀評傳》的成功,與海子和昌耀日益高漲的詩歌影響密不可分。在我的老家日照市,一家濱海樓盤的戶外廣告就是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至于昌耀,我中學時期便傳抄過他的《風景:涉水者》等佳作,并因此而大受裨益,相信有此經歷的詩人不在少數。感謝燎原,為我們提供了這樣兩部翔實而又獨特的評傳向詩歌天才們致敬。其實關于海子的傳記此后還有過不下三個版本,但只有燎原的《海子評傳》又以修訂本的形式再版。而《昌耀評傳》之后,其他與昌耀有關的此類書籍,幾可不必有了——作為當代詩歌創造性的研究成果,《昌耀評傳》的貢獻是空前的,也是絕后的,甚至于連燎原為《昌耀詩文總集》所撰寫的長達一萬八千字的序言《高地上的奴隸與圣者》,也已被許多把燎原視為同行的效仿者反復揣摩的教科書般的篇目。
4
在《海子評傳》和《昌耀評傳》之間,燎原另有一本涉及更多當代詩人的詩歌賞析專著《一個詩評家的詩人檔案》,由廣州的《詩歌與人》雜志于2005年輯刊出品。他以對每位詩人僅三百字左右的點評,不動聲色而又精準傳神地勾勒出48位當代詩人的藝術特征。這項工作的難度不在于確定入選者,而是如何為入選者把脈。這些簡潔、犀利、思路縝密、有著濃郁燎原風格的授獎詞般的處方,使人常讀常新(雖然燎原把它定位于“一個詩評家的詩人檔案”,但它的穿透力和覆蓋范圍更像“一個歷史時期的詩人檔案”)。評論同一類型的幾個詩人易,評論風格相異的一群詩人難,很多詩評家往往因此暴露了自己捉襟見肘的家底。48位風格迥異、個性突兀的當代詩人在燎原的點評中一一亮相后,對燎原的工作給予了知音般的禮遇——這與其說是對燎原的致意,不如說是對飽受詬病的中國詩歌評論的委婉提醒。正緣于此,《詩歌與人》主編黃禮孩毫不吝嗇地把燎原稱之為“敢于去承擔詩歌的疼痛和憂患的有獨立發現的詩評家”,而這本書更多相得益彰的價值將在未來的光陰中逐漸顯現。
5
大概在1993年,我曾給一些相識或不相識的朋友寄過一本我自己首次出版的詩歌小冊子,這其中包括剛到威海的燎原。2002年秋天,我們在一個詩會上第一次相遇,燎原問我是否還記得給他寄過詩集。十年前的事情他還記得,這讓我感動,對這位目光如炬、須發潦草的兄長,便多了一份不由自主的親近。后來他跟我說起在這次詩會上遇到的一件有趣之事:他禮節性地向一位小他十幾歲的“下半身詩人”舉杯,此君居然故作無動于衷。由此他斷定,這將是一個可以忽略的詩人。的確,此后的事實應驗了他的判斷,事情本身則反映出燎原的率性、風趣和敏銳,就像這篇短文的起源——燎原電話中說省內一家刊物邀約一篇介紹他的文章,他希望由我把他這個“邊遠地區的人民”介紹給風起云涌的山東詩壇。而我想告訴他的是,這個有著騎兵血緣的獨行者,早已是構成山東詩壇風起云涌的最有分量的元素之一了。換言之,不是燎原需要接近山東詩壇,而是山東詩壇正期待著通過燎原的評判建立指點山河的新秩序。
最近幾年,我與燎原見面的機會多了起來,對他的了解也多了起來。燎原擁有與其他詩評家迥異的譜系和氣場,他的評論氣象磅礴而又峻峭結實,讀來令人耳目一新。有時,燎原也感到寂寞,雖然渴望一種等量的、富有刺激感的交談,但在一些不咸不淡的酒場上,他居然也一團和氣。而更多的時候他則旁若無人,在青藏高原一樣遼闊的藝術世界里獨往獨來,因此,他自己形成的理論框架又被人稱作“一個人的詩歌評審團”。對于評論家而言,發出自己的聲音遠比附和別人的觀點要來得艱難。中國不乏詩評家,缺少的是燎原這樣不隨波逐流也不沉湎于一己趣味的獨立詩評家。詩人普珉在一篇文章中曾經這樣素描燎原:“他對朋友微小的世俗伎倆的小嘲笑說明他有著并不粗心的寬容與善良,他的狂是上帝放在我們面前的無傷大雅的人性的禮物?!比绻阕x過燎原的作品,如果你想走近燎原其人,感受你還沒有領略過的“一個人的詩歌評審團”的魅力和尺度,就從這兩句意趣盎然的話開始吧。
6
威海雖小,但卻詩意盎然:它不僅擁有三面環圍的動蕩不息的大海,還生活著一位卓爾不群的詩評家。燎原是誰?一個讓詩歌評論恢復自信、智慧、趣味和秩序的獨行者。對于內行而言,關于他的任何闡釋都是畫蛇添足;對于外行而言,任何介紹都顯得困難。行文至此,我想,作為詩人向詩評家燎原表示敬意肯定不會是我一個人的意愿,但愿這篇文章不會因為淺嘗輒止而遭到他的批評。事實上,對一個詩評家的文本評頭論足本身就蘊含著班門弄斧的悖論,何況還是燎原這樣任爾東南西北風的“一個人的詩歌評審團”!所以本文幾乎沒有涉及對燎原理論文本的解析,這并非寫作策略,而是與我的初衷相吻合的內心訴求間接呈現了我對他由來已久的理解和尊敬。
2009年3月,濟南南郊
燎原,當代詩歌批評家,詩人,威海職業學院教授。著有中國西部詩歌專論《西部大荒中的盛典》,詩集《高大陸》,當代詩人點評《一個詩評家的詩人檔案》,批評隨筆集《地圖與背景》《自帶系統的河流》,以及《海子評傳》(第1—5版)《昌耀評傳》(第1—3版)等專著若干。獲第三屆泰山文藝獎文學創作獎、第五屆中國桂冠詩學獎、2016星星年度詩歌評論家獎、第六屆揚子江詩學獎評論獎、第四屆金青藤國際詩歌獎批評家獎等獎項。
編輯:張永錦
二審:牛莉
終審:金石開、符力
{Content}
除每日好詩、每日精選、詩歌周刊等欄目推送作品根據特別約定外,本站會員主動發布和展示的“原創作品/文章”著作權歸著作權人所有
如未經著作權人授權用于他處和/或作為他用,著作權人及本站將保留追究侵權者法律責任的權利。
詩意春秋(北京)網絡科技有限公司
京ICP備1902930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1 京ICP備16056634號-2
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4246號
Copyright © 2006-2015 全景統計
所有評論僅代表網友意見